close

這幾天,再度經歷短暫的低潮期,整個過程大概持續了四天,不過真的追溯起來,潛伏期大概有一個禮拜之久。

其實所謂的pre-低潮期的「潛伏期」和真正的「低潮期」,在感受上實在沒有太大的差別,有的是持續多久,還有多久來一次高峰的差別。一般而言,潛伏期會開始累積一兩件特別煩心的事情,你試著跳脫當下的情緒,但不管你做什麼、不做什麼,那感覺就是在,就是巴著你不放。越是這種時候,越是容易晚睡,半夜隨便瀏覽各種網站,看沒有太大意義的影片,或者反覆逛同樣幾家網拍。

有人說,心情不好就去睡覺啊,睡一覺起來就沒事了。對我而言,卻不是如此,一覺醒來,那感覺還是在,躺在床上,完全沒有動力做事,好不容易一個翻身下床,坐在書桌前,也像是一具石像一樣,沒有任何生產力。

緊接著,真正的「低潮期」來了。發作的時候,持續一整段時間,我什麼事情都坐不了,像廢人,潛伏期頂多只是逃避壓力的來源,不想接觸一兩件特定的事物。然而,低潮期絕對不只如此。他可以摧毀你一切的集中力和正向思考的能力,幾乎像是自證預言般,所有事情都往負面的方向發展,只因為你認為:「我的全世界都完蛋了,我是個廢物。」你開始不留情面地自我批判,所有外界的事物只會提醒你,你是一個多糟糕多失敗的人,所有這段時間以來有意無意的過失和回憶,全在這時候一起擁上來。更糟的是,潛伏期晚睡而累積的生理的疲倦,也一起在這時候大爆發。

心理上疲倦不已,生理上也開始不堪負荷。眼淚忍不住,情緒hold不住,視線所及的一切全部都不美好,其實,美好的東西仍然存在,只是暫時都失去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。

All I can do is let the time pass by. It really makes me sad.

See? That's the reason why I choose to stay up all night. I try to figure out how to let go this feeling because I know if I don't try my best to fight against it, I can't distract my attention. 如此,只會更加沉倫於負面的情緒之中。我總是急迫的想要恢復正常,但現實往往與理想背道而馳。努力掙扎的結果,永遠是徒勞無功。

現在的我就比以前聰明多了,懂得適時的沉淪,懂得偶爾選擇揮霍時間。不那麼急切,不那麼執著,現在喬不好的事情,就等到之後再做。找一件我最愛的事情,或者找一個地方躲起來,與世隔絕一段時間,逃離壓力或者負面情緒的來源,下一次我從山谷中回來的時候,我又是我了。

通常,緊接著是如仙女棒的火焰般不規則噴射的「高潮期」,我活力充沛、精神飽滿,一個人把全組的報告進度作完,把之前拖了好幾個禮拜不想處理的工作一次解決,甚至是打掃了書桌,把櫥櫃上上、下下裡裡外外整理了一遍。提筆一口氣將接下來的生活目標和精神口號也都寫好了,整個人宛如嗑藥。坐不住、老是想找人聊天,開了口就停不下來,瘋狂講笑話,覺得自己無所不能、超級幽默。就算是半夜兩三點,也彷彿可以憑著一股衝動,隔天就去登山或規劃旅遊說走就走之類的。

一直以來,我已經非常習慣這樣的模式。然而我最近又開始反思,假如這樣的pattern真的存在,會不會其中有哪個關鍵,是我一直忽略,但卻足以緩解「低潮期」的負面情緒的呢?例如說,當我又試著逃開原本熟悉的環境,把自己藏在某個地方的時候,我在這些地方得到了什麼?又例如說,當低潮期的我把整個世界看作汙濁而難以生存的真空室,幾乎快要窒息的時候,是什麼讓我深吸一口氣之後,終究發現,氧氣無所不在?

"Where there is live, there is hope."

最近這句話充斥著我的腦袋,雖然看起來很平常,有時候還真是因為太平凡而難以激發我的感受。我開始想:「這世界再黑暗,總有值得歌頌之處。」這是我從大一國文課班上同學拍的影片中偷渡過來的句子。多好,有點詩意,但不會過分矯揉造作。有點失意,但不忘翹首盼望。

有許多時候,我卻實是對自己失望,也對世界失望,但我仍然信仰著善良。這不僅是一種信仰,也是我行為的準則。有人認為這是迷信,然而,就算世界上的多數人都指責我是異教徒,我也絕對不會承認的。即使掙扎著,也要更接近它,更接近我的上帝。每當我實現心中堅信的真善時,我感覺自己更接近天啟,世界充滿著美好與感動。

那種感動,足以支撐我繼續走在這條道路上

 

這世界再黑暗,總有值得歌頌之處。只要不放棄、不放棄。

 

2014/12/02-02:2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罐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